河南教育宣傳網(wǎng)

首頁 > 基礎教育 > 正文

研學基地、農(nóng)耕博物館,這所小學全都有!

發(fā)布時間:2021年06月18日19:19 來源:教育時報

白色的柵欄,整齊的菜畦,每班一塊田地,標著班級名字。豆角剛出芽,小蔥正綠,香菜正開花,油菜已結籽……黃色的長廊上掛著幾個字:“楓趣園”,這是洛陽市伊濱區(qū)楓葉路小學(以下簡稱“楓葉路小學”)的研學基地。


耬、耙、紡車、風箱、馬軛、石磨……上百件耕作、紡織、生活等方面的用具整齊地擺在展室內(nèi)。這是楓葉路小學的農(nóng)耕“博物館”。


自己動手,建起了“菜園+花園+果園”的研學基地。楓葉路小學的研學基地是一片長方形的田地,東西約40多米,南北20多米,從東到西依次分布著溫室大棚,田地,長廊,甬道,各種色彩在藍天的映襯下,賞心悅目。


校長智俊娟介紹說,當初這是片空地,堆著建筑廢料,影響美觀,閑置著也可惜,于是清理出來一片建了溫室大棚,供學校的魚、蓮及花草過冬。后來接觸到研學方面的知識以后,就想利用這片空地方,建個小小的研學基地,不用外出,就可以引導學生走近農(nóng)耕文明,學習田間知識。學生和老師共同經(jīng)營自己的責任田,種什么,由各班說了算。種菜的種菜,種花生的種花生,種油菜的種油菜……收獲的時候,還可以把果實當成獎品,分發(fā)給學生。


“建長廊的時候,有個學生問我,校長,是不是我們學校要建成花園啊。我說對啊,你們都是這里的花朵。我總覺得,用環(huán)境育人,五育并舉,一定要落到實處,空喊口號是沒有用的。”智俊娟說。


留住鄉(xiāng)愁,建起了“農(nóng)具+紡織+用具”的農(nóng)耕文化展覽室。在研學基地對面的“楓趣樓”下,有一間大教室。教室旁有個標牌:“農(nóng)耕文化展覽室。”在這間小小的博物館里,風箱、藤籠、篩子、筐籮等生活用具,犁、鋤、耬、耙、木锨、桑叉等農(nóng)具圍著墻依次擺放。中間的大門板上,擺著幾輛紡車與織布機的構件。它們靜靜地講述著農(nóng)耕時期的文明與艱辛。這間小博物館的物品雖說不上特別豐富和精美,設計卻別具匠心。墻上掛著蓑衣與牛鈴,春耕秋收圖,燈罩是斗笠的模樣,窗簾與桌上的印花布,也極具和諧與美感。


“學校還想把研學基地和農(nóng)耕博物館打造成一個革命精神傳承的陣地,給學生講述勞動在延安時期發(fā)揮的巨大作用,講述周總理與紡車的故事,講作家吳伯簫的《記一輛紡車》《菜園小記》等,學習先輩的革命精神,傳承紅色基因。”智俊娟說。(教育時報通訊員 翟旭杰 陳愛松)


責任編輯:李達

最新發(fā)布

公眾號文章

清镇市| 宁强县| 鹤岗市| 崇仁县| 博乐市| 邢台县| 仙桃市| 宾川县| 佛教| 昌吉市| 吴堡县| 金昌市| 海原县| 蒲城县| 江城| 瑞丽市| 白城市| 新晃| 潮州市| 贡嘎县| 灌阳县| 石狮市| 吴忠市| 淮阳县| 永济市| 涟源市| 阿克苏市| 临海市| 乐亭县| 田东县| 亚东县| 财经| 清流县| 建湖县| 唐河县| 梧州市| 永丰县| 洪江市| 青铜峡市| 库尔勒市| 洛扎县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