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
12月8日上午,在河南美術館1號展廳,人頭攢動,清淡含蓄的汝瓷、流光溢彩的鈞瓷、色彩萬千的牡丹瓷、端莊厚重的花瓷......吸引著南來北往的觀眾,或目不轉睛的欣賞,或拿起手機拍照打卡合影。這是筆者在《新時代中原名瓷精品“黃河流域”巡展》鄭州站開幕現場看到的一幕。



據悉,此次巡展由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、平頂山學院、河南省美術館共同主辦,由河南陶瓷學院/平頂山學院陶瓷學院、寶豐縣汝窯瓷業(yè)發(fā)展中心等單位協(xié)辦。此次巡展歷時180天,以‘中原名瓷’為載體、‘學術研究’為根本、‘黃河流域’為背景、‘文化交流’為目的,該項目跨越了黃河流域六省七站,從河南平頂山首發(fā),先后經過山東聊城、山西太原、內蒙古呼和浩特、寧夏銀川、陜西西安等6市,共計行程近4000公里,線下線上展覽共計上百萬人次參觀。該項目也是今年文化部國家藝術基金重點支持項目。

《魯山花瓷細腰鼓》梅國建

《三千繁華》劉光甫
這次在河南省美術館展覽,是巡展的第七站,也是最后一站。展覽作品除了汝瓷、鈞瓷、花瓷等大的瓷種,也有惟妙惟肖的唐三彩,肥若堆脂的官瓷,素樸厚重的古陶,變化多樣膠胎瓷......共精選了137位黃河流域國家級、省級陶瓷類大師和學院派陶藝家近200件陶瓷藝術精品。將通過瓷器陳展、學術交流、畫冊出版、線上展廳等形式,集中推廣中原陶瓷悠久的歷史和璀璨的文化。擴大黃河文化的影響力,彰顯新時代中原陶瓷新活力和新形象。

《天地之中》郭愛和

《竹節(jié)瓶》孔相卿

《碧盒生泉》商亞敏
本次展覽自12月8日開展,至12月15日結束,在悠久燦爛的中國陶瓷發(fā)展史中,發(fā)源于河南的汝瓷、鈞瓷、花瓷等瓷種演繹過無數精彩的瞬間,尤其是唐宋時期,中原地區(qū)是中國瓷器空前發(fā)展的鼎盛期,百花齊放,異彩紛呈,代表著我國古代陶瓷藝術的巔峰,目前,河南省境內的這些瓷種更是呈現出了多元化、立體化的發(fā)展趨勢。不僅是國家大力推廣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,而且逐步成為地方文旅文創(chuàng)發(fā)展的引擎,增加群眾收入助力鄉(xiāng)村振興的“法寶”。
此次展覽,不僅加強了黃河流域各省、市陶瓷文化交流與合作,而且進一步擴大了中原陶瓷文化的影響力吸引力,也為講好 “黃河故事”,延續(xù)歷史文脈,彰顯文化自信,貢獻一份看得見摸得著的精神食糧。負責此次展覽項目的平頂山學院陶瓷學院副院長劉光甫博士介紹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