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
依據《3—6歲兒童學習與發(fā)展指南》中“親近自然,喜歡探究”的教育目標,4月2日,濮陽市市直幼兒園開展“春耕節(jié) 成長記”微項目活動。孩子們播下100顆春天的小種子,體驗翻土、播種、澆水等培育過程,在親近自然、辛勤勞作、藝術創(chuàng)作中直接感知、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,探索自然密碼,感受生命、傳承文化、收獲成長。

文化探索:藏在節(jié)氣里的秘密

清明至,春耕始。教師用生動的農諺和故事,帶孩子們走進節(jié)氣里的耕種智慧。“清明前后,種瓜點豆。”孩子們跟著念誦古老的諺語,觸摸濕潤的泥土,在互動中感受自然規(guī)律與農耕文化的奇妙聯結。一顆顆好奇的種子,正在傳統(tǒng)文化的土壤里悄悄發(fā)芽。
童趣演繹:種子的春日禮贊

“春雨春雨沙沙沙,種子種子在長大~”清亮的童聲唱響春天,孩子們用歡快的歌曲、童詩開啟了春耕節(jié)活動。伴著輕快的旋律,小演員們隨著音樂演繹著小種子破土、發(fā)芽、生長的全過程。故事表演“種子種子快長大”妙趣橫生,臺下的孩子們目不轉睛,小臉上滿是好奇與驚喜,沉浸在這場春日與種子的美好故事中。
種植討論,解決問題

班級種植討論環(huán)節(jié),教師與孩子們一起圍繞種植主題展開討論。孩子們結合生活經驗積極分享想法。有的喜歡草莓,因為香甜多汁;有的想水培花生,因為能清楚看到生長過程……教師認真傾聽著每一個孩子的想法,結合季節(jié)特點與種植可行性,確定本班的種植內容。
自然探秘:種子成長觀察記

在充滿希望的春耕節(jié),孩子們與種子相伴,開啟探索自然的歡樂之旅。每個班級的種植活動趣味盎然,為幼兒園增添了勃勃生機。例如,孩子們把小麥種子放進土里,盼著它們在陽光雨露的滋養(yǎng)下,冒出嫩綠的小芽;在孩子們的精心呵護下,種下的番茄種子長出了嫩苗,酸酸甜甜的番茄是孩子們努力的收獲;草莓種子帶著孩子們對甜蜜的向往,在土里安了家。過不了多久,就能看到紅彤彤、汁水滿滿的草莓;水培黃豆在清水中悄悄萌動,孩子們看著黃豆一點點冒出小芽,見證生命的奇妙……
后續(xù)養(yǎng)護

在植物養(yǎng)護環(huán)節(jié),教師與孩子們積極討論,共同制定了詳細的植物養(yǎng)護計劃:一是澆水小任務。孩子們分組,輪流負責給植物澆水。依據不同植物的需性,確定澆水頻率與水量。二是記錄變化。孩子們用畫畫、簡單文字記錄植物的生長變化,如發(fā)芽、長葉、開花……

這個春天,100顆種子在泥土里安家,100個問題在陽光下發(fā)芽。孩子們用稚嫩的小手播下的不只是種子,更是一個個等待破解的自然密碼,寫下只有春天才懂的詩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