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從神舟七號到神舟十三號,回望過去的自己您想說些什么?”河南省科技館科普報告廳內,主持人向航天員翟志剛提問,“雖然任務很艱巨,但正是因為任務艱巨而光榮。作為一個航天員,能夠代表國家、代表人民執(zhí)行太空飛行任務,我感到很自豪。未來如果有機會,我還上。”全場靜默片刻,隨即響起熱烈掌聲。

9月16日,河南省館校結合科學教育提質行動2025年“開學第一課”在河南省科技館舉行,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翟志剛與450余名師生面對面,展開一場穿越天地的對話。
活動現(xiàn)場,翟志剛結合自身經(jīng)歷,講述了中國航天事業(yè)的奮斗歷程。當被問及“在長期的訓練和考驗中,什么是最具有挑戰(zhàn)性的?”翟志剛坦言,“最大的挑戰(zhàn)不是來自高強度的體能訓練和復雜的技術學習,而是把一件事情,十次百次千次地用最高標準去完成它,保證不扣分。”作為兩次執(zhí)行載人飛行任務的“老將”,他用日復一日的訓練和永不言棄的堅持,詮釋了載人航天精神不僅是“特別能吃苦、特別能戰(zhàn)斗、特別能攻關、特別能奉獻”,更是“把使命扛在肩上、把祖國放在心中”的信念。

互動環(huán)節(jié),同學們踴躍提問:“航天員在飛行中怎么處理垃圾”“太空中沒有重力,加熱時水會不會翻滾”“飛船沖破地球引力的核心條件是什么?”翟志剛逐一耐心解答,并鼓勵大家:“要好好鍛煉身體,努力學習,將來做一名優(yōu)秀的航天員。”最后,他勉勵同學們:“科學精彩無限,探索太空也永無止境,未來的航天事業(yè)與宇宙探索,包括我們的月球、火星等等,正等待你們去開拓。或許在座的某位同學,就是未來踏上火星的第一人。”誠懇有力的話語,讓在場師生深受鼓舞。活動現(xiàn)場,師生和科技輔導員還通過合唱、科普劇、科學表演秀等形式表達對中國航天事業(yè)和航天英雄的敬意。

與此同時,綜合實踐活動與科普大篷車同步聯(lián)動。“智取凈水”和“象湖植物密碼”任務引導同學們從課堂走向自然,通過親手組裝凈水裝置、制作植物標本,體驗科學知識的實際應用;科普大篷車如“移動課堂”駛入濮陽范縣,以互動展品和趣味實驗,讓學生在觸摸與嘗試中感受科學的魅力。

本次活動以對話航天英雄、沉浸式實驗探究、近距離全域科普的多元形式激發(fā)青少年科學興趣,呈現(xiàn)了一場融思想性、趣味性與實踐性于一體的科學盛宴。正如歌曲《盛世星河》中所唱,“當我抬頭仰望理想明亮的炙熱,當我勇往無悔當夢的追隨者,熠熠星火燃起,天空倒映盛世的星河。”青年學子在致敬英雄和親身實踐中,正積蓄前行的力量,勇敢邁向星辰大海。
(河南省科技館 供稿)